【演講活動】敬邀~2025/5/14下午2:00 紀金慶博士主講〈創作,就是生成你的主體〉

2025/5/14下午2:00-5:00
地點:本校視覺一館造形所視聽教室
主辦單位:本校視覺藝術學院
演講者:紀金慶
政大哲學博士,目前在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,擅長以平易近人的用語和生活實例說明哲學理論,專業領域為現象學、美學、現代性和後現代議題。
經常為各大哲學網站撰稿,並受邀至廣播電台、電視節目及相關講座為社會大眾介紹西方哲學。鏡好聽Podcast《哲學好好玩》主持人。
著有《偽理性:走出科學神話、經濟迷思與體制牢籠,解救現代人孤獨、焦慮、迷惘的哲學處方箋》。
摘要|
這場講座從德勒茲與瓜達里的「無器官身體」概念出發,探討當代藝術創作如何不只是產出作品,而是在感覺、慾望、技術流中重新生成一種身體形式與感知結構。
創作者也是現代世界裡的生活中人,他早已生活在串流、觸控、滑動、虛實交錯的感官環境中,不再是「主體操作工具」的局面,而是「身體被數位介面與慾望機器共同編排」的結構體。
德勒茲稱這種非線性、非中心化的身體為「無器官之身」,不是沒有器官,而是拒絕服從傳統機能秩序的身體重組。
在這場講座中,我將以生活知覺的變革為線索,拆解現代人的身體如何在科技時代中生成:透過音樂串流、社群介面、影像短片、資訊共振等知覺迴路,人的感官如何被外部系統調動,進而如何在創作中成為「抵抗標準化慾望」的實驗平台。
藝術不是用來表達服從既定現實下的那個自我,而是用來生成一種新的自我存在,以一種新的感覺能力重新與社會接通。
創作,不只是做作品,更是一種解碼現實後,再度編碼自我與世界關聯的感知部署。
地點:本校視覺一館造形所視聽教室
主辦單位:本校視覺藝術學院
演講者:紀金慶
政大哲學博士,目前在臺灣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,擅長以平易近人的用語和生活實例說明哲學理論,專業領域為現象學、美學、現代性和後現代議題。
經常為各大哲學網站撰稿,並受邀至廣播電台、電視節目及相關講座為社會大眾介紹西方哲學。鏡好聽Podcast《哲學好好玩》主持人。
著有《偽理性:走出科學神話、經濟迷思與體制牢籠,解救現代人孤獨、焦慮、迷惘的哲學處方箋》。
摘要|
這場講座從德勒茲與瓜達里的「無器官身體」概念出發,探討當代藝術創作如何不只是產出作品,而是在感覺、慾望、技術流中重新生成一種身體形式與感知結構。
創作者也是現代世界裡的生活中人,他早已生活在串流、觸控、滑動、虛實交錯的感官環境中,不再是「主體操作工具」的局面,而是「身體被數位介面與慾望機器共同編排」的結構體。
德勒茲稱這種非線性、非中心化的身體為「無器官之身」,不是沒有器官,而是拒絕服從傳統機能秩序的身體重組。
在這場講座中,我將以生活知覺的變革為線索,拆解現代人的身體如何在科技時代中生成:透過音樂串流、社群介面、影像短片、資訊共振等知覺迴路,人的感官如何被外部系統調動,進而如何在創作中成為「抵抗標準化慾望」的實驗平台。
藝術不是用來表達服從既定現實下的那個自我,而是用來生成一種新的自我存在,以一種新的感覺能力重新與社會接通。
創作,不只是做作品,更是一種解碼現實後,再度編碼自我與世界關聯的感知部署。
瀏覽數: